香港長跑網  - 長跑長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004|回覆: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隱性心臟病 胸翳頭暈為徵兆 賽前宜做心臟評估

[複製鏈接]

升級   100%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4-4-1 05:23
  • 簽到天數: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7 06:4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經濟日報        2015-01-27

    隱性心臟病 胸翳頭暈為徵兆        

      本港自06年起有4宗參加馬拉松或長跑而猝死個案,當中3宗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個案。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年輕個案因運動猝死,大部分是有隱性先天性心臟病,如賽前練習曾有胸口翳痛、異常心跳快或亂、頭暈,即已有徵兆,應求診家庭醫生或心臟科醫生進行健康評估,才決定是否參加比賽。

    健康評估 才決定是否參賽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指出,根據國際統計數字,運動猝死發生機會率,為每10萬人約有1人,而35歲或以上的猝死原因,80%都和冠心病有關,但35歲以下則主要和隱性先天性結構心臟病有關,當中又以心肌肥厚和冠狀脈異常為主。

      麥耀光解釋,大部分患者為局部心肌過厚,致阻礙血液流通,令心臟缺血,續而出現心跳異常、心室顫動而致命;而冠狀脈異常,即指冠狀3條血管的出口位置生錯位,「本來應在右邊出,卻生在左邊出,因為出時要經過兩邊冠狀大動脈,但出口錯了,會被壓住出不到血。」他說,兩個都是致命主因。

      在公院工作的心臟科專科醫生劉育港也指,年輕跑手猝死,如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癡肥、吸煙,9成以上都和先天性心臟病有關,而心肌肥厚是其中一個主要死因,因此病症較常見,每500人有一人患有此症,但會否發病或發病時間則人人可以不同,就算照超聲波檢查亦未必能發現。

      麥指,如在參賽前練習,曾出現胸口翳痛、異常心跳快或亂、頭暈,其實就是徵兆,應求診家庭醫生或心臟專科醫生進行醫學評估,或進行靜態心電圖測試,或甚至需做進一步深入檢查,以決定是否適應參賽。但麥指,確有不少個案是毫無徵兆,所以一出事就奪命。

    +1 1
    上一篇︰2015年1月27日簽到記錄貼下一篇︰SCM 2015 官方終點相片和影片已發佈

    點評

    Like: 5.0
    Like: 5
      發表於 2016-1-26 22:59

    升級   100%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4-4-1 05:23
  • 簽到天數: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7 06:46:58 | 只看該作者
    文匯報        2015-01-27

    賽前宜做心臟評估        

    參加10公里賽猝死的24歲跑手吳卓諭,據指有可能患有隱性心臟病。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即使年輕跑手,在高強度運動中仍有機會誘發隱性心臟疾病,部分人病發前甚至全無徵兆,建議參賽者比賽前做心臟評估。有運動專家亦指出,不少年輕人低估了10公里賽事的難度,呼籲參賽者事前有充足練習,並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藝賢昨日表示,馬拉松屬劇烈運動,即使10公里賽事亦需相當高的體能負荷,有可能誘發隱性心臟疾病。他說,隱性心臟疾病事前可能毫無先兆,當身體承受突如其來的壓力時,會因心律紊亂或腦血管爆裂,甚至導致突然死亡。他建議參賽者,即使是年輕參賽者,在比賽前都應做心臟評估。

    平日踢球打波 涉及肌肉不同

    陳藝賢又強調,任何參賽者要「量力而為」,因為即使參賽者平日有練跑,但在比賽的氣氛下自然會想做出較好成績,有可能令心臟負荷過重,或忽視了出事前的先兆。他提醒,當出現心痛、暈眩等徵狀,就應馬上停止。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35歲以下人士患有先天性隱疾,如心血管疾病等,通常沒有任何徵兆,部分人或會平日出現胸口痛,但年輕人以為沒有事。他指出,平日發現胸口痛,雖未必一定與心臟疾病有關,壓力大、睡眠不足亦有關係,但建議市民遇有上述情況,必須做好檢查了解原因。他又指出,不少年輕人以為平日有踢足球或打籃球,足以應付10公里賽,其實兩者涉及的肌肉並不相同,呼籲參賽者事前有充足練習。

    他認為,跑手如在賽前接受身體檢查,會比較安全,但實際上亦很難要求7萬名參加者全部於賽前做好檢查,「當中亦有時間限制,因為報名是在賽前數月,就算當時身體無事,都不等於賽前無事,但有討論空間。」他指出,賽會及跑手本身都有責任:賽會要提供優質的支援,例如有足夠人手,確保有人出現後可將傷者第一時間送院;參加者亦應做足本身,量力而為。 ■記者 聶曉輝、文森

    點評

    Like: 5.0
    Like: 5
      發表於 2016-1-26 22:59

    升級   100%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4-4-1 05:23
  • 簽到天數: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7 06:47:46 | 只看該作者
    星島日報        2015-01-27

    跑馬拉松心臟負荷大        

    年輕馬拉松跑手在完成十公里賽事前昏迷送院,搶救一天不治。有心臟專科醫生指出,馬拉松賽事需要長時間不停運動,令心臟負荷增加,有可能觸發事前毫無徵兆的隱性心臟病,出現性命危險。

    賽前應檢查心臟

    心臟專科醫生何鴻光稱,患有隱性心臟病人士,很多與遺傳有關,故年輕便存在,但表面上完全看不到,平日工作或娛樂,毋須心臟供應強大血液,心臟仍可應付,便不會出現心臟病;但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運動量,心臟壓力會突然大增,無法負荷時便會心臟病發,事前甚至毫無徵兆,一旦發作即有性命危險。

    何鴻光醫生續稱,十公里長跑會對心臟帶來負荷,故事前可進行心臟檢查,如照靜態或動態心電圖,超聲波等,以了解是否有隱性心臟病,如家族中有人年輕時猝死,更屬高危一族。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長跑競逐比賽與其他運動不同,運動員須長時間保持大運動量,其他運動則有中場休息,或運動員可有短暫停頓;長跑運動員必須儲存更大運動量,故比賽前三個月便要開始練習,更要循序漸進,令身體逐漸適應。 本報記者

    點評

    Like: 5.0
    Like: 5
      發表於 2016-1-26 23:00

    升級   100%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4-4-1 05:23
  • 簽到天數: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7 07:20:10 | 只看該作者
    頭條日報        2015-01-27

    全城渣馬,準備好了嗎?        
    盧永雄

    香港運動真是死得人多,對上一個星期日有60歲退休商人行山命喪大嶼山摩天崖,上周日又有一名45歲女教師在西貢大浪西灣燕子岩行山時失足墮海致命,另外渣打馬拉松有兩個跑手出事危殆,其中一名24歲見習工程師延至昨天不治。這些死亡事件,是天意難違,還是有人為因素?

    馬拉松賽事出意外,不獨香港如此。最出名的意外是美國馬拉松名將里安‧謝伊(Ryan Shay),在2007年的美國奧運選拔賽中,28歲的謝伊突然暈倒心跳驟停,後經搶救無效死亡。馬拉松賽事的風險,漸為世人所注意。

    就馬拉松的死亡率問題,香港的渣打馬拉松包括全馬、半馬和10公里賽,對較短賽事的研究很少,但就全馬而言,一項1996年的研究指全馬跑手的死亡率是五萬分之一,由於死亡率低,所以對運動員做心臟檢查沒有必要。另一個近期一點的研究話全馬跑手的死亡率約有十五萬分之一,估計是近年賽會安排改善、跑手對預防出事的意識及急救方式改進有關。若以十五萬分之一的全馬死亡率,香港7.3萬人參加包括全馬、半馬和10公里賽事,死亡率略嫌過高。

    跑手多數在賽事近尾段出事,因為他們在近尾聲時會迫得自己較緊,所以容易出事。跑手出事的病徵主要是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如果跑手是低於35歲,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引致,而35歲以上較年長的跑手就主要因為動脈栓塞(artery blockage)。

    今次出事的24歲跑手是首次參加10公里賽,他是否缺乏鍛煉就參賽是普遍關注的問題,有研究指出長期缺乏鍛煉的人在運動時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比經常鍛煉的人高50倍。所以缺乏運動貿然參賽可能是出事的原因,賽會認為難要求這麼多參賽者做體檢可以理解,但應該更廣泛教育參賽者至少有多長鍛煉才可參賽,可以減少因準備不足而出事的個案。

    更大問題是出事時的急救。2012年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一個名為RACER的馬拉松研究,負責撰寫報告的心臟科專家Aaron Baggish本身也是馬拉松跑手(個人紀錄兩小時49分),佢建議所有跑手都學心外壓急救(CPR,影片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gmledxFe8 ),有跑手因為心臟驟停而暈倒時,最有可能救到他的是身旁的跑手。公路賽已是最安全的馬拉松,因為有其他跑手可以為出事者急救,而附近又有救護員有更專業的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可快速救治。

    心臟驟停會否導致死亡,絕對關乎救助速度,事發後每遲一分鐘急救,生存率減少7至10%,出事後四至六分鐘若無急救,開始腦損害,死亡危機開始出現。出事10分鐘後,已很難有得救了。所以患者倒地時馬上被發現兼有人報警,在一分鐘內有人做到心外壓復甦法,然後很快有心臟去顫器施救,會大大增加存活率。美國鼓勵未受專業訓練者用心外壓復甦法,雖然此法恢復的心跳不規則,但可以一直施救至心臟去顫器到場施救,大大提高存活率。

    從《巴士的報》拍得的照片所見,24歲跑手倒在地上,有兩個不像救護員的制服人員用心外壓為出事者施救,不見他們使用心臟去顫器。若然事發時其他跑手可以先施心外壓,而在三分鐘內有心臟去顫器到場施救,結果或可改寫。

    試想若跑手都懂得用心外壓為出事者施救,加上有成百上千的心臟去顫器沿途待命,致命事件或可避免。我們話全城渣馬時,從跑手到賽會,到底準備好了沒有?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逢周二至六見報

    點評

    Like: 5.0
    Like: 5
      發表於 2016-1-26 23:00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香港長跑網

    小黑屋|手機觸屏版|電腦版|Archiver|香港長跑網 |網站地圖

    GMT+8, 2024-4-20 07:24 , Processed in 0.26500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