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跑網  - 長跑長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629|回覆: 4

一個人可帶動上萬元消費 港人忽視馬拉松經濟效益

  [複製鏈接]

升級   100%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4-4-1 05:23
  • 簽到天數: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發表於 2016-3-16 16: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公報  2016-03-11

    一個人可帶動上萬元消費 港人忽視馬拉松經濟效益   
    陳澤雲

    2016年1月的渣打馬拉松(渣馬)再次成為全城盛事,近七萬人參加,40多公里的跑道從尖沙咀延伸至銅鑼灣。一路上,除了有跑手揮灑汗水挑戰自我,更有啦啦隊及親友團夾道吶喊助興。可以說,馬拉松不僅是一個賽事,更成為了當下一種健身文化與都市時尚。在馬拉松全民熱潮下,香港社會還可以思考,如何創造出馬拉松經濟效應,推動體育產業進步。

    香港現時的體育政策集中在三個大方向上,一是體育精英化,二是體育普及化,三是體育盛事化,這正是渣馬發展的軌跡。今年是渣打馬拉松20周年,作為香港一年一度的體育盛事,渣馬每年都在刷新參賽人數紀錄,從1997年首屆的1000名參與者發展至2016年的七萬多名。其間,除了全馬,半馬、四分之一馬、10公里等賽道也相繼設立;領袖杯、18區挑戰賽、輪椅賽、少年跑等則豐富了比賽形式。2005年起,渣馬成為國際賽事,吸引了60多個國家的選手參加,亦被國際田聯(IAAF)列為日程表上的賽事,比賽成績可計入運動員的世界排名。如2013年取得總參賽人數前三分之一名次的選手,可奪得2014年亞洲運動會的參賽資格,體現了其精英色彩。

    要跑得科學並不便宜

    渣馬正被逐漸打造成一個社區支持、全城參與、傷健共融的國際認可賽事,這背後離不開港人「全民健身」意識的提升。對於很多人來說,跑步是一種最簡單快捷的健身方式,除了健身房,跑步愛好者更傾向於戶外跑步,這個龐大的人口基礎,使得「路跑」成為開啟「全民健身」的理想入口,而馬拉松賽事恰恰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台,這樣一種場地開放、參與者層次參差,強調參與感的比賽自然也受到了熱捧。伴隨着社交媒體的發展,跑步不僅僅是一種健身方式,也是一種都市時尚。

    儘管馬拉松在香港有多年歷史,亦變成全民盛事,但香港社會對它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單純的體育項目上,尚未真正認識到所謂的「馬拉松經濟效益」。

    一場馬拉松賽事涉及了賽事運營、體育營銷、體育服務和傳播內容製作等多個板塊。以最簡單的裝備來說,都說跑步是廉價的運動,要跑,有雙鞋足矣,但是要跑得既威風又科學,並不便宜,跑馬拉松實際上很「燒鞋」,一雙跑鞋的壽命在1000公里左右,頻繁使用,三個月就可換一雙。除了鞋,一個專業的跑馬拉松者的裝備可以說是從頭到腳,遮陽帽、運動耳機、眼鏡、速乾衣、心率計、智能手環、壓縮襪、背包、水壺、腰包、運動鞋等。還有一系列的運動相關APP,全部武裝加起來,一個人即可帶動上萬元的消費。

    從整個社會效應來說,城市參賽空間可獲得主場館、酒店、賓館收入;外延的文化、旅遊、消費等收入則涵蓋「吃、喝、行、遊、購、娛」等各個方面,電視轉播權收入及新媒體營銷收入同樣不菲。一場成功的馬拉松的舉辦,即可創造上億元經濟效益。

    成熟的馬拉松比賽多為專業公司承辦和經營,因此如果沒有一支專業成熟的運營團隊和足夠豐富的經驗,貿然組織馬拉松比賽要承擔極大的風險。政府的政策,民眾的支持都缺一不可。

    安排落後影響經濟收益

    香港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優勢。香港業餘田徑總會(田總)是主要負責統籌渣馬的非牟利機構,多年來一直以自負盈虧的形式經營渣馬;政府方面也採取了不少的措施,如舉辦全民運動日、全港運動會等,鼓勵市民參與體育運動,並協助馬拉松的賽道安排及安全措施等,透過不同機構及團體,資助運動員參加不同級別的體育比賽。除了田總,香港一直有其他體育組織舉辦各級別的跑步賽事。僅2014一年,體育團體為舉辦體育活動而向政府提出涉及封路及特別交通運輸安排的申請合共52項,與跑步相關的賽事共23項。

    渣馬的舉辦在推動長跑運動普及、提升香港國際地位的同時,也推動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但與美國夏威夷馬拉松每年可以為當地帶來超過一億美元的收入相比,香港馬拉松在這方面相對單薄,也甚少有相關的數據統計及研究。國際馬拉松發展中,拉斯維加斯的搖滾馬拉松,將演唱會、美食自助餐、啦啦隊及樂隊表演、集體婚禮、狂歡派對、巨星演出等融入馬拉松比賽,令派對氣氛貫穿整個城市,這些創新形式香港目前也還難以企及。

    港馬近年的安排也屢次受人詬病,被指遠遠落後於歐、美、日本等地區舉行的同類賽事。例如,負責統籌的被指為參賽者提供的補給物資極之不足、港馬路線大部分路段設在難以前往的快速公路,以致市民無法夾道為參賽者打氣,以及輪椅賽的比賽時限過短,以致大部分輪椅運動員無法完成比賽等。由於社會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體育項目所能帶來的經濟效應,政府部門在體育方面的投入也較少,並容易引發「浪費納稅人金錢」的爭議。這些都對於香港馬拉松進一步發展形成阻力,同時影響了馬拉松經濟效應的實際發揮。

    撰文:陳澤雲

    點評

    Like: 5.0
    Like: 5
    唔知要幾時先醒覺! 最叻就係用慢慢黎啦, 改緊啦做藉口!  發表於 2016-3-17 22:25
    Like: 5
      發表於 2016-3-17 09:16

    升級   0.01%

  • TA的每日心情
    奮鬥
    2019-7-1 00:00
  • 簽到天數: 207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發表於 2016-3-17 09:17:05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升級   23.68%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16-6-22 12: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In the context of marketing, yes we should talk about the economical impacts, social impacts and such. But the organiser of the HK Marathon is HKAAA, their objective is not to create such impacts, but only focus on developing local athletics. That is what people would not understand and agree.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香港長跑網

    小黑屋|手機觸屏版|電腦版|Archiver|香港長跑網 |網站地圖

    GMT+8, 2024-4-18 17:11 , Processed in 0.28127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