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跑網 - 長跑長友

標題: 馬年清腸胃 新興蔬食法 [打印本頁]

作者: bunbun    時間: 2014-1-28 13:03
標題: 馬年清腸胃 新興蔬食法
頭條日報 2014-01-27

馬年清腸胃 新興蔬食法        
衞兒

很多孩子無肉不歡,農曆新年期間,更會吃下不少高脂食品,家長不妨適度給孩子轉轉口味,歐美及台灣等地近年興起以蔬菜為主的「蔬食主義」文化,主張每餐以蔬菜為主,肉類和穀物為次。文:衞兒蔬食主義和素食不同,它主張少吃肉而非完全不吃。資深營養師黃榮俊指蔬食主義提倡多吃蔬菜水果,對於腸道健康有正面影響,黃說:「港人嗜肉,較少吃菜,蔬食主義有助鼓勵他們多吃蔬菜。」他又指,蔬果中含有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另又含有不同的營養,如胡蘿蔔素、茄紅素及維他命C等,具有美白、防癌、防貧血或預防其他血管疾病的功用。除了多菜少肉外,這飲食方案亦建議大家改以低溫烹調,甚至是生食菜蔬,以避免蔬果的營養和酵素被高溫破壞,務求從蔬果中攝取更多營養。

留意血糖水平

雖然多吃菜有益,但黃榮俊指蔬食主義屬低澱粉質、低能量的飲食方法,未必人人適合。由於穀物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若只進食少量,可能令身體能量不足,因而令人易倦和肚餓,嚴重更可致血糖偏低,這亦是為何食物金字塔建議每日多吃穀類的原因之一。因此,家長可適量地增加五穀類食物的份量,以作平衡,而且非完全每一餐也以蔬果為主食,例如可於三餐中只挑選其中一餐進行蔬食。

中醫重五味調和

中國人常說不吃飯就「無米氣落肚」,會無氣無力。中醫又如何看蔬食主義?中醫師藍永豪指,中醫學強調以穀類為主,肉類為副,用蔬菜來充實,以水果為輔助。西方的蔬食主義較注重菜肉比例,中醫學着重五味調和,以及食物種類多樣化,兩者實際上並行不悖,中醫亦不反對蔬食。另外,他又提醒大家,由於菜蔬種類繁多,溫涼之性各異,如欲生吃或低溫烹調,具滋陰生津功效的涼性蔬菜,例如甘蔗、茅根、菠菜及番茄等會比較適合。

參考健怡餐單

營養師黃榮俊建議,可以先按三份菜、三份肉、四份穀物的食材比例來進行,待身體適應後再改變肉類、蔬菜和穀物的比例。他又建議隔星期才進行。以下是營養師按蔬食主義設計的一日餐單:

早餐脫脂奶 1杯

全麥片 半杯

大蘋果(連皮) 1個

午餐白灼生菜

兩碗

雞肉 1両

大蘋果(連皮) 1個

清茶或清水 不限

小食低脂乳酪(味道不限) 1杯

晚餐洋葱番茄雜菇 兩碗

豬肉 6片

小火龍果 1個

清茶或清水 不限




歡迎光臨 香港長跑網 - 長跑長友 (https://www.longrun.hk/) Powered by Discuz! X3.2